津门变迁  画说天津  友城三十年  津门百桥  庆典报道  论坛  
 

【文化篇】天津建卫六百年·寻找故居中的文化


http://www.enorth.com.cn 2004-08-13 11:10
【专题】天津设卫筑城600周年

天津建城600年历史文化篇·史海钩沉

  

  从没有人作出准确统计,在天津600年的历史中究竟有多少文化名人曾在这里驻留过、饮过海河水?历史渐行渐远,透过那些名人旧居,我们试图从他们曾生活过的地方找到至今依然驻留于这座城市中的文化味儿,品味那些经过历史洗礼后愈发醇厚的文化味儿。

  “饮冰室”内的激情

  梁启超故居位于河北区民族路44号,其书斋“饮冰室”位于河北路46号,分别建于1914年和1924年。这两所住宅是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周国贤旧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梁启超后期著述均在“饮冰室”内完成。

  走进梁启超旧居的那天是个艳阳高照的初春,因为是周一,偌大的旧居中只有一个参观者。于是,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得以细细品味依然带着浓浓书香味儿的整栋建筑。

  “在还未建立梁启超纪念馆时,两处住所共住了90多户居民,虽然当时住房拥挤,但居民都没有破坏建筑的原始结构,所以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原貌。”梁启超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这样说。

  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主楼为水泥外墙,装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其实,所谓的寓所并不是单纯的住宿,在这里,眼目所触,依旧能看到无处不在的书柜。从1915年梁启超寓居津门起,这个寓所整整陪伴着梁启超走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10年。寓所中的房屋很多,但不大,即使是主卧室,也就是放一张床及一张书桌的大小。在梁启超的生命中,寓所只是一个给予他休息和享受家庭温馨的地方,即使是休息,那也只是短暂的,因为他的大部分时间除了奔波于路途外都寄托在书斋中了。

  书斋“饮冰室”为浅灰色两层洋楼,打开“饮冰室”的门,仿佛踏进了一个书的海洋,虽然现在所能映入眼帘的书并不多,但那一间间的书房似乎提醒我们,当初这里的“繁荣”景象。区别于一楼,二楼是个相通长廊,书柜则从这一头一直通到另一头,书分门别类地搁在这一长柜中。于是,在看书累了或是需要踱步思考问题时,这片小天地尽可以满足主人的需要。按照讲解员的介绍,更多时候,二楼是作为一个会议室而存在。虽然是书斋,但在这里同样能找到床的影子。

  “饮冰”来自《庄子·人世间》,当时梁启超受命变法维新,内心焦灼,欲解故引用之。“饮冰”的诞生注定了它是个矛盾的结合体,是近代史上折射政治、文化、教育现象的一个突出亮点;同样,在梁启超的身上,我们也能找到政治家与文学家的痕迹。对于梁启超生命中的最后10年来说,一方面,他潜心学术研究,在“饮冰室”书斋写出了诸如《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墨子学案》、《中国近代三百年学术史》等一大批学术著作,他的思想至今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虽然他自称“寓居”于天津,但他却无时不关心着天下大事,“饮冰室”二楼的会议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可以想象,在当时,在这座“饮冰室”里,总能听到各种关于时政的议论。用“身在曹营心在汉”来形容当时的梁启超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心目中的政治模式在当时的中国还未得以实现,他还想用最后的努力来实现他理想中的“少年中国”。

  置身于梁启超的旧居中,感受着在近百年前这里曾经生活着一位影响中国甚至是世界的人物,时空仿佛一下拉近了逝者与生者之间的距离。虽然已时过境迁,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梁启超一生勤奋笔耕,写出多篇华章巨著,教育启发了整整一代人。如果要举出一个清末民初在我国学术界、思想界尽力最多、贡献最大、影响最深的人,梁启超应算是一个最佳候选人。

  大院走出风华才子

  李叔同的故居有两处。一处是河北区粮店后街东侧陆家胡同东口,门牌2号的一所南北朝向的长方形三合院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出生于此院。另一处是坐落在粮店后街山西会馆斜对面的一所较大的宅第,即现在的粮店后街60号院。李叔同6岁前迁居到这里,这是一座有150余年历史的典型清代建筑,占地二亩,计有各类用途的房间60余间,院内分南北两部分,各有前后院,形成一个“田”字形大院。后三合大院南房为李叔同少年时居室,李叔同就是在这里走向他艺术和事业的成功之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

  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从风华才子到行云高僧,这是李叔同一生的写照。

  李叔同(1880———1942),原名文涛,别号息霜,法名演音,号弘一。190年赴日求学,专攻绘画及音乐,并组织戏剧团体春柳社。1910年毕业返津,就任于天津工业专业学校,转年执教于直隶模范工业学堂。1912年离津赴沪,先后于沪、杭任教并主编《文溪杂志》1918年秋,剃度出家,皈依佛门,以出世之举,行入世之业,至老仍不忘救国。出家后,专研戒律,有南山律宗大师之称。

  看到李叔同的旧居,让人不由地想起鲁迅在“社戏”中所描述的那个大院子,虽然大小不一。从前院走到后院如果不是有各种摆放在各个屋内的各式纪念物,这里俨然是一处极普通的旧时住宅。

  作为“杂家”的李叔同来说,创造了很多当时被认为“第一”的东西。他是以“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然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李叔同在全国各地的纪念馆有很多,但只有在天津,在他的故乡,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他作为一代大师的成长轨迹。

  小楼诞生“话剧奇葩”

  曹禺故居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23号、25号,该楼始建于民国初年,其整体面积为912平方米。前后两楼均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带阳台,这里是闻名中外的著名剧作家曹禺童年时居住的地方,也是他艺术生涯的起点,上世纪30年代轰动文坛的《雷雨》、《日出》等话剧名作就是在这里酝酿出来的。

  如果不是在墙上镶嵌着“曹禺旧居”的牌子,很难相信被誉为“话剧史上的一朵奇葩”的曹禺就住在这里。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1929年又转入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读书。1933年在大学即将毕业时,他完成了酝酿于中学时期、历经数载方完成的处女作多幕剧《雷雨》。1935年创作出话剧《日出》,1940年发表剧作《北京人》,1942年把巴金的小说《家》改编为话剧,翻译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946年创作《桥》,1948年出版了电影剧本《艳阳天》。

  “最多的时候,这里住了大约有12户人家,现在,有的人已陆续搬走了。”仍然住在曹禺旧居中的张伟说。张伟是名年轻人,但对于他所居住的这座楼,他的了解程度却远远超过了他的年龄界限。因为住户多,现在,前后两楼并不相通,如果要通过后楼,只能绕道室外。“虽然住户多,但楼的整体却始终没变,就连楼梯的护栏都不曾更换过”。张伟住在距离阳台最近的一个小屋,据他介绍,他住的地方原先是个厕所。虽然住在“厕所”里,但张伟却相当留恋这个住处,因为这是曹禺住过的地方。“我不是文化人,但我也能感受到这里似乎有一种文化的味道,感觉特别舒服。”

  住在这里的人都不知道,哪个房间曾是曹禺的卧室,哪个屋子曾是书房。即使是已在这里住了将近50年的一位大爷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走在小楼中,想象着有位少年是用一种怎样的步伐从卧室走进书房,在书房中酝酿出《雷雨》与《日出》的构思。楼道有些昏暗,借着勉强照射进来的几缕光线,寻找着旧日这里所曾有过的痕迹。“快要搬走了,现在每天只要有时间,我就喜欢在院里走走,多沾点曹老的灵气,也许有一天我也能写出一部巨著来。”张伟说话时有些开玩笑的意味,但神情似乎又很认真。

  随着岁月的剥蚀,小楼已日渐苍老。住在这里的居民也越来越少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座与梁启超纪念馆相毗邻的建筑也将焕发新的生机,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里,感受着在这片小天地中所衍生出的“日出”与“雷雨”。

  城市里的一张报纸

  《大公报》在天津的旧址有两处,一处位于哈尔滨道,这是《大公报》早期时的办公地址,一处位于和平区四面钟附近,这是《大公报》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迁过来的。就是在这两座外表丝毫不起眼的旧楼里,却培养出中国一代又一代伟大的报人。

  研究中国近代史不研究天津不行,研究中国报业发展不研究天津更不行,这是因为《大公报》的缘故。超过百岁“高龄”的《大公报》是一本典型的“近代史”,翻看它的百年报业史,犹如在阅读中国的近代发展史。

  提起范长江、孟秋江、彭子冈、朱启平、萧乾这些名字,都有个共同的关联点,那就是《大公报》。《中国的西北角》被报业人奉为经典之作,当初,它就是从天津飘向全国。有人说,旧时的天津是座以码头为文化背景的城市,但正是这个码头,驶进的是普通人,驶出的却是一批批杰出的报人。站在《大公报》旧址的两座建筑外,如果没人告诉你,这里就是《大公报》的旧址,几乎很难将它和报纸联系到一起,很难将它和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联系到一起,但就是在这样看似普通的建筑物里却发出了曾让世人震撼的声音。

  曾有幸分别踏进过这两座对报人来说犹如“圣地”的建筑,虽然目前它已面目全非,根本看不出它原来的面貌,但只要用心聆听,依旧能感受到这里曾向天津、全国发出的声音,感受到昔日一片忙碌的情景。在哈尔滨道的旧址里,虽然室内的光线很暗,但一些曾在这里工作过的老人仍努力地寻找着当时印刷厂和编辑部的具体位置。“当时,我们还只是小孩,几乎什么都不懂,只记得在这里工作的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似乎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没日没夜,当一张张带着油墨味儿的报纸出来时,他们的高兴劲儿似乎超过我们。”老人们沉浸在当年的回忆中,根本忘了时间的距离。

  《大公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全国甚至是世界报业人员永远学习的教材。天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报人前来,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看看《大公报》的旧址,感受在这里跳动的脉搏。(张河先)

  稿源: 北方网   编辑: 刘辉
[发表评论] [进入天津600年论坛]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新疆UFO可能是俄罗斯火箭 杭州UFO或为球状闪电
裸女现西安闹市街头 横躺路边让路人错愕不已
青海生产“三聚氰胺奶粉”厂家3名责任人被刑拘
济南女主播订婚富二代 礼金就收了8000多万(图)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院内起火 火苗三层楼高(组图)
耶稣抱裸女照捱轰 葡萄牙《花花公子》停刊(图)
姐怎么上去的呢?大学女生爬树拍毕业照爆红网络
天气信息:津城10日迎来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天津大运会场馆明年底试运行 征集会徽吉祥物
名模曝众模特都曾被骗拍艳照 吁勿轻易裸露身体
魅力天津——海河日升月起
魅力天津——雄奇秀古的山
魅力天津——基础雄厚的工业
魅力天津——文藏典雅的城
魅力天津——枕海造势物流天下
魅力天津——绿意盎然的城
魅力天津——银河落定
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魅力天津——滨海腾飞
魅力天津——泰达神话
关键词:
Can not find mark:ali_2
分类广告>餐饮、娱乐
·华富宫洗浴城
·超越者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东平办公设备耗材中心
·佳鑫办公设备租赁复印机
·天大赛奇广告
·辉岳都锦家政
·达盛搬家
·凯捷保洁公司
·英洁清洁
·老北宁公园宠物医院
·150元/市话长途无限打
·优质煤炭销售
·免费安装固定电话
·数码美甲机成就老板梦
·新型双锅玉米爆花机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